Home 【ChatGPT】漫谈ChatGPT与康德认识论
Post
Cancel

【ChatGPT】漫谈ChatGPT与康德认识论

AI研究像在对人脑做逆向工程

AI发展至今,从最初的简单规则、再到机器学习、再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大模型、ChatGPT,甚至包括脑机接口等研究,人类在这方面的不断探索:一方面是从医学、生物、电磁等特征去尝试剖析、捕捉、分析人脑这个黑盒,希望探究他的存储、运算的机理,另一方面又是从技术上不断尝试去模仿这个黑盒,希望能造出另一个类大脑的真AI。比如类似这篇文章的研究。

这像极了大家熟知的逆向工程的搞法。

先按下不表,我们先回顾下康德及他的认识论。

康德

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1804年)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被公认为现代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涉及伦理学、认识论、美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对后来的哲学和思想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康德生于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今属俄罗斯),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被誉为”哥尼斯堡的哲学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Immanuel Kant

认识论

康德的哲学思想集中在认识论方面。在康德的认识论中,他提出了“先天概念”(a priori concepts)和“先天直观”(a priori intuitions)的概念。这些概念是他认为存在于我们思维结构中的先天性的概念和知识形式,它们为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提供了框架和结构。

康德认为,先天概念是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的必要条件。它们不依赖于感官经验,而是由我们的理性所固有的。这些先天概念包括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它们帮助我们组织感知经验并使其成为有意义的。

此外,康德还提出了“纯粹悟性”(pure understanding)的概念,它是我们思维活动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将感官经验与先天概念结合起来,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纯粹悟性在康德的认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使我们通过思维和理性来理解世界。

康德的认识论强调了我们的主动性和先天概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我们的认识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经验,而是通过先天概念和纯粹悟性的活动来主动地构建和理解世界。

语言对于认识的作用

康德认为语言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他没有详细探讨语言的认知作用,但可以从他的哲学观点中得出一些相关的见解。

首先,康德将语言视为思维的工具。他认为思维是基于概念的活动,而语言是将概念表达和传达给他人的方式。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将我们的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共享。语言帮助我们将思维进行组织和表达,使得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思考和理解。

其次,康德将语言与概念形成和理解的过程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概念是我们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而语言是将概念转化为符号和词汇的媒介。通过语言,我们能够用符号和词汇来代表和表达概念,从而使得概念在交流和理解中得以实现。语言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交流思想。

此外,康德还强调语言在推理和逻辑思维中的作用。他认为推理是基于概念的演绎过程,而语言是将推理过程进行表达和传达的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能够以逻辑和一致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推理过程,使得我们的思维和推理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理解。

语言帮助我们表达和传达思想,组织和理解概念,以及进行推理和逻辑思维。语言在康德的认识论中是我们认识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它促进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活动的发展。

先验图式论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先验图式论,概念下辖直觉,范畴被强加到了表象上。居高临下地指挥和调度着我们的理解过程的,是先验想象,它动用先验图式(transcendental scheme),摆脱了经验地对感性现实作纯粹中介,朝外是处理感性,朝内处理智性。

先验想象将先验图式套用到现实的数据材料(schemata)之上,用schema来收纳schemata,于是使我们的理解走向更高程度的综合。

如何理解先验图式:如,在现实中,看到一个三角形,我们就会用思想中的三角形,也就是那一关于三角形的先验图式,去意会这个具体的三角形。又如:看见一棵窗外的雨中的树时,我的先验想象通过直觉,在得到了这棵树的一些schemata后,就马上就根据这些感性直觉材料,智性地调整、升级它的关于这一棵雨中的树的先验图式,然后将后者强加给了那棵树。所以,康德说,我根本没有看见那一棵树本身,在我定神看这一棵树前,我的先验想象就已将它自己得出的关于这一棵雨中的树的先验图式,强加到了这一棵特定的树之上。我是看不见树的物自体的,因为先验想象总自说自话地替我事先做了定夺,让我为先验图式背了书。

与ChatGPT的相关性

了解过Tranformer的工作原理,会发现康德的认识库和ChatGPT之前有某些看似遥远的相通之处,包括认知的主体性、思维结构的塑造和对外界的感知与理解。尽管康德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哲学理论,而ChatGPT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型,但它们在某些方面都涉及到认知的本质和过程。

首先,康德认识论强调认知的主体性,即认知活动是由主体主动构建和组织的。类似地,ChatGPT作为一个语言模型,也展现了一定的主体性。虽然ChatGPT的学习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和算法训练,但在生成回答和语言表达时,它主动地利用内部的模型和知识来进行推理和回应。这种主动性体现了模型在语言生成过程中的自主性。

其次,康德认识论中的先天概念和思维结构对认知起着重要作用。类似地,ChatGPT也具备一种内在的思维结构。通过模型的训练和学习,ChatGPT在其内部形成了一种对语言和知识的表示和理解方式。这种思维结构指导着模型对输入信息的处理和生成回应的方式,从而影响了模型的认知能力和表达方式。

最后,康德认识论中的感官和经验概念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地,ChatGPT通过接收用户的语言输入,进行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信息。模型试图解读和理解用户的提问,并通过内部的处理和学习生成回答。这种感知和理解的过程与人类的感知和理解过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通过对康德认识论和ChatGPT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人类认知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

思考

基于认识论的框架去思考ChatGPT和AI,也许会有助于我们去创造真正的AI,相对于康德对于人类识知的思考,ChatGPT确实像反其道而行的逆向工程、暴力破解,像是误打误撞的触摸到了认知的部分机理(或模式),那是否可以期待的是,OpenAI如果把人类的图片、视频、音频等等更多维『数据』给到AI,感官+语言的加持,最后可以让AI进一步形成先验图式、真真正正的推理能力、学习能力呢?


附:阅读参考资料:

  1. 深藏在灵魂底部的艺术:无法被ChatGPT替代的先验图式
  2. ChatGPT哲学之谜
  3. The False Critique of ChatGPT
  4. 神经网络像人类一样学习语言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